家长是守护生命的天使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,但孩子天性好动、好奇心强、又没有危险意识,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。
据世卫组织报告,意外伤害是世界各国0-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,每年有90万左右儿童因意外而死亡,占儿童死亡率的20%以上。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》强调要预防和减少儿童伤害。因此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,是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关键。
出行时看好儿童,预防交通事故
任何年龄的儿童都要注意步行安全、遵守交通法规。一定要在家长监护陪同下过马路,青少年要记得行走抬头看,而不是做“低头一族”;在儿童骑车、溜冰时,要准备防护用具,如头盔和护膝等。低龄儿童乘私家车要正确使用儿童安全约束系统,如儿童安全座椅。
防汽车盲区:无论是道路边,还是小区内,不论是开车出行还是倒车,都要让孩子远离汽车盲区,更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上。如果撞伤意外发生,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,如果孩子出现昏迷要预防窒息、骨折或伤口要固定后,再小心搬运;心脏骤停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。
预防高空坠落/跌落伤
在阳台、室外楼梯、床上等设置防护栏;非逃生用途的窗要上锁,或装上窗栏,窗边不放置椅子、摇篮和其他家具,不要让孩子爬高。
当孩子发生跌落伤时,家长要保持冷静,需要在24-48小时内仔细观察,留意任何行为变化。观察内容:①孩子是否有意识 ②孩子坠落着地的部位 ③有无出血 ④有无四肢活动障碍 ⑤有无头、颈部损伤 ⑥有无血肿。如果孩子出现呕吐、暂时失去意识、烦躁不安或者看起来“不在状态”,要及时送医进行CT等检查。
预防烧烫伤
尽量让孩子远离厨房,应将热水瓶(杯)、热粥等置于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,教育孩子不要玩打火机、爆竹等。
使用热水袋、暖手器时要选择合适温度并用布包裹,尽量避免在睡觉时使用。
意外发生后,家长们要注意的是,“老话儿”中的涂抹牙膏、酱油、芦荟等办法都是不可取的,不仅没有用,还会加重伤情。正确的做法,是采取“冲、脱、泡、盖、送”五步方法进行紧急处理。
冲:降温、止痛。使用冷水(自来水就行)对创面进行淋洗,防止深部组织受损;
脱:淋洗的过程中将孩子烫烧伤部位的衣物、饰品最好能脱下,如果粘连严重,就剪掉周边衣物,不要硬扯。
泡:将受伤的部位泡在冷水中,直到没有疼痛或者疼痛明显减轻为止,时间上推荐至少30分钟。
盖:使用干净的,不掉毛的纱布松松的盖在伤处,防止感染。
送:尽快送到医院诊治。